当前位置:第一消费在线 > 企业

《庆余年》侯公公与《琅琊榜》高湛,谁更懂帝王心

2020年01月02日 15:13:22 来源:互联网  阅读:0

俗话说,“伴君如伴虎”,能够在帝王身边长期侍奉,并且能够始终安然无恙的人,自然有其非常人所及之处。不仅要懂得揣摩圣意,处处为君王分忧,又不能表现得太过于聪明,让帝王忌惮,这其中的“度”,实在是不好把握。

《庆余年》侯公公与《琅琊榜》高湛,谁更懂帝王心

《大明王朝1566》吕芳

而帝王身边,最亲近之人,自然就是宦官。可以说,每代帝王都会培养自己的这样一个亲信,方便给自己安排起居,传达圣意。这些太监职称不一,有的是掌印太监,有的是秉笔太监,因而手中的权力也不是一般的大。比如《大明王朝1566》里的吕芳,更是号称“十步之内,必有芳草”,徒子徒孙遍布天下;魏忠贤号称“九千岁”,把持国中大权,生杀予夺,着实令人心惊。

而无一例外地,这些手握重权的公公们,结局都不太好,所以能够在帝王身边长久的生存下去,并且得到善终,实在是一门艺术。

《庆余年》侯公公与《琅琊榜》高湛,谁更懂帝王心

高湛

纵观近些年的影视剧作品中,有两个人的表现堪称教科书级,那就是《庆余年》中的侯公公和《琅琊榜》里的高公公。

这两位公公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他们的主子都是善于玩弄权谋的高手,帝心难测,稍有不慎,就是万劫不复。而他们能在这种级别的帝王跟前游刃有余,实在都是有过人之能。

但这二人在为人处世上,毕竟还是有着诸多的不同。

《庆余年》侯公公与《琅琊榜》高湛,谁更懂帝王心

侯公公

一、侯公公手握监察院枢纽,有权却相当于无权

侯公公是《庆余年》里庆帝身边的近臣,除了负责庆帝的日常起居之外,更手握大权。而这些大权,基本上都是庆帝授予他的。一个太监,能得皇帝如此放心地放任重权,说明这位侯公公绝不像表面上看来这样暗弱。

为什么说他手握重权?有两个细节可以佐证。

第一个是自从范闲进京以来,范闲的一举一动庆帝都了如指掌,庆帝是如何知道的?自然是侯公公报告给他的。剧中有一个特写,范闲写出“万里悲秋常作客”之后,就是侯公公第一时间把诗拿给了庆帝。我们知道,庆帝是通过监察院来关注范闲的一举一动的,而监察院的消息到达庆帝手中,则要通过侯公公,说明侯公公是监察院的直接汇报对象,这足以说明这人的分量不轻。

《庆余年》侯公公与《琅琊榜》高湛,谁更懂帝王心

侯公公

如果这个不足以证明的话,那么安排北齐刺客行刺那个环节,侯公公的作用就凸显得更加明显。当时庆帝让侯公公告诉范闲刺客的来龙去脉,侯公公就娓娓道来监察院如何盯上刺客,如何一年之内六次坚定刺客信心,终于有了这一次的行刺。由此可以看出,虽然这一切是庆帝在遥控指挥,但最终的执行人,就是这位侯公公。

而侯公公除了这些之外,还负责一些庆帝不方便出面,又不好让不相干人去做的事。比如范闲刚进京时,庆帝想见范闲,就是由侯公公亲自驾车把范闲送到了庆庙。后来范闲暴打郭保坤,太子和二皇子双方势力介入,也是侯公公亲自出马才得以解围。

所以侯公公之于庆帝来说,更像是自己直接指挥行动的手,而侯公公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从来不自作主张,既然做手,就做一只有用之手,绝不越权去做脑。

《庆余年》侯公公与《琅琊榜》高湛,谁更懂帝王心

侯公公

二、高公公揣着明白装糊涂,无权胜似有权

如果说侯公公是外扬的,那高公公就是内敛的。

在《琅琊榜》中,没有任何细节交代高湛手上握着什么大权,但高公公之所以还能在梁帝身边举足轻重,很大程度得益于他的难得糊涂。

《庆余年》侯公公与《琅琊榜》高湛,谁更懂帝王心

高湛

梁帝时常问计于高湛,但高湛从来没有一次正面回答过,但神奇的是,梁帝不但不觉得高公公无能,反而越用越舒心。比如誉王为了对付靖王,一方面在宫里安排皇后对付静妃,诬陷梅长苏,另一方面利用赤焰旧案和靖王朝堂对质。多疑的梁帝果然生疑,于是问高公公是否过于巧合,高公公反说了一句“您是说静妃母子今日命里犯冲?”

这句看似糊里糊涂的一句话,其实正体现出了高公公的精明之处。不仅巧妙地圆寰了静妃母子的危难处境,也不留下自己的任何把柄。这实在是明哲保身的至高境界。

《庆余年》侯公公与《琅琊榜》高湛,谁更懂帝王心

高湛

再有一个例子,梁帝去东宫见太子,发现太子沉迷酒色,大怒之下命禁军围住东宫,蒙挚多次请旨,梁帝装作不知,也是高公公暗中阻止,才保全了蒙大统领的性命。

所以说,这位高公公深处内宫,虽然看起来并无实权,却总能在很多微小之处扭转乾坤,力挽狂澜,一言一行,都足以有改变时局的作用。

《庆余年》侯公公与《琅琊榜》高湛,谁更懂帝王心

高湛

三、侯公公保范闲明目张胆,高湛保靖王却小心翼翼

范闲遇到危难,侯公公保范闲,敢明目张胆的站出来,但靖王与梅长苏遇险,高公公总是隐晦的出手相帮。其实这并不能就此证明侯公公比高湛更得帝王恩宠。他们二者之所以有截然相反的表现,决定权并不在这二人身上,而是在帝王。

庆帝明摆着一副要保范闲的架势,所以侯公公敢于站出来处处为范闲说话,即便有些事情是庆帝没有安排的,侯公公私自去做了,庆帝知道也不会过于苛责,更不会有性命之忧。

《庆余年》侯公公与《琅琊榜》高湛,谁更懂帝王心

侯公公

而梁帝则不同,梁帝本身醉心于制衡之术,靖王性格耿直本来就不为他所喜,加上靖王一直耿耿于怀的赤焰旧案更是他心中的逆鳞,父子俩不可能做到完完全全的交心。可以说,虽有梅长苏暗中相助,梁帝之所以会让靖王上位,说到底“都是同行衬托得好。”所以在这种局面下,高公公作为皇帝身边的人,不论帮谁,都有陷入党争之嫌。何况是屡次帮助靖王,何况帮助靖王的节点每次都和赤焰旧案有关。所以高公公不得不小心翼翼,因为哪怕一次小小的失误,都有可能让他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。

《庆余年》侯公公与《琅琊榜》高湛,谁更懂帝王心

高湛暗中相助梅长苏

四、庆帝的左膀右臂:侯公公与宫典

如果说侯公公是庆帝的左膀的话,宫典则是庆帝的右臂。这二人同为庆帝身边的近臣,但是境遇似乎有着天渊之别。侯公公的保命之本在于处事之圆滑,在于善于揣测帝王心思;而宫典保命之本唯有一个“忠”字。

《庆余年》侯公公与《琅琊榜》高湛,谁更懂帝王心

宫典

在剧中,宫典戏份不多,但就在这为数不多的戏份里,却有两段浓墨重彩的特写。第一处是从庆庙回宫途中,庆帝问他和太子交往之事,宫典吓得一身冷汗,第二天就跑到东宫和太子绝交。

还有一幕是庆帝让宫典去暗中偷听陈萍萍和范建的谈话。庆帝拉着长弓,一面问一面射箭,可以想见,要是宫典说错了半个字,或者稍微闪躲了一下下,那这一箭就不是射在后面的战甲上,而是宫某人的身上了。

宫典在庆帝跟前如履薄冰,每一次都是踩在生死线上,一步踏错,则是万丈深渊。相比之下,侯公公似乎滋润得多,他从来就没有过这样的生死考验,可见庆帝对其放心到何种程度。

《庆余年》侯公公与《琅琊榜》高湛,谁更懂帝王心

庆帝和侯公公

但庆帝对侯公公放心,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推心置腹。在很多场合,也并不是侯公公一直陪在庆帝身边。比如太平别院里,陪在庆帝身旁的是燕小乙,长公主进宫请罪的时候,庆帝身边的是洪四庠,有时候身边又是宫典。庆帝用人之高深莫测,着实难以捉摸。

五、论帝王权谋:庆帝和梁王的手段

既然说到侯公公和高湛,不妨来说说他们的主子。

毋庸置疑,庆帝也好,梁王也罢,都是善于玩制衡权谋的骨灰级别玩家。但细微之处,已然能让二人分个高下。

《庆余年》侯公公与《琅琊榜》高湛,谁更懂帝王心

梁帝

梁帝之所以玩弄权术,是为了让皇权始终握在自己手中,所以才会培植誉王和太子斗,太子倒了,又培植靖王和誉王斗。但很明显,到了后期,有了梅长苏的加入,梁帝已经有些把控不住,局势已经完全不由他控制了。誉王一倒,他再也无力扶持新的势力制衡靖王。

庆帝意图则更加明显,甚至鼓励太子和二皇子争斗,他要的自然也是把皇权牢牢握在手中。但他的目标更进一步,他要的是千秋万代,长生不老。如果说梁帝还想过百年之后把皇位留给儿子,庆帝似乎从来就没有这样的打算。所以他才如此急于找到神庙,所以他把最大的变数范闲也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。相比之下,梁帝则完全忽视了梅长苏这个搅弄风云的人物的存在。

《庆余年》侯公公与《琅琊榜》高湛,谁更懂帝王心

庆帝

同时,庆帝和梁帝都有自己的逆鳞。

庆帝的逆鳞是一个机构,一段往事。机构是监察院,往事是叶轻眉。他的逆鳞有人能碰,有人不能碰。比如陈萍萍可以碰,但是长公主一碰就死。

梁帝的逆鳞同样是一个机构,一段往事。机构是悬镜司,往事是赤焰旧案。他的逆鳞无人能碰,谁碰谁死。就连夏江也不例外。

综合来讲,明显庆帝无论是在掌控力,还是在布局谋算,野心格局,都要强于梁帝太多。

所以在庆帝身边,无疑要比待在梁帝身边,更要具备更多的保命技能。

《庆余年》侯公公与《琅琊榜》高湛,谁更懂帝王心

范闲和侯公公

六、总结

总体说来,侯公公也好,高公公也罢,都有各自的过人之处。二人对揣测帝心,都已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地步。虽然说梁帝比之庆帝有所不如,但如若把侯公公和高公公换个境地,高湛在庆帝跟前想必仍能游刃有余,侯公公却不一定能够不动声色地助靖王完成翻案大计。

《庆余年》侯公公与《琅琊榜》高湛,谁更懂帝王心

梁帝和高湛

可以这样说,侯公公在庆帝跟前,已经使出了十分的力气,而高湛在梁帝身边,似乎还留有几分余力,让人看不透这个长年身处宫墙之内的公公到底有多厉害。


推荐阅读:叶紫网

文章转自网络媒体,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